竹编掺杂了此类材料,不仅容易生虫生霉,使用时间会缩短60%


发布时间:

2024-09-08

如果竹编掺杂了这类材料,不仅容易生虫生霉,使用时间会缩短60%


文:黔源竹韵

竹编,作为一项民间传承的技术,在多年的不断总结中得出了很多与之相关的经验,过去,多数竹编都会在编制成功之后涂上一层青漆,一是为了使竹编制品更加光亮,最为重要的则是为了防虫防霉。

但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健康,在热衷于竹制品的同时,更加注重竹编的自然原生态,所以纯色竹木编制的竹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。

自然,不添加任何其他制剂的竹器最为纯粹,但无限还原竹质的选材中,却大为讲究,稍有不慎,轻则影响美观,重则让整个竹器使用时间大大缩短,影响收藏价值!

1、质地柔软,俗称的柔竹,竹木质地在成竹时能够轻易检查,但在编制成竹制品就没有那么容易检测出,那么就只能看颜色了,好的竹质都是略带黄色,如果你的竹器当中夹杂得有颜色苍白,看上去水分很多(给人一种脆嫩的感觉)的那种材质,在梅雨季节很容易生虫长霉,一般竹器的破损就从夹杂此类材料处开始。

2、竹质内层,比如编制簸箕竹席部分的竹片,一般都是采用1到4层,(一到3层适宜)但市场上有很多竹编艺人为了节省材料和工序,遇到竹子大一些,竹质厚一些的,都会用到第6层或者第8层,这类材料极易折断,在梅雨季节,生虫和发霉首先从此类材料开始。检查自己竹器编制材料是否有沙眼,如果竹蔑不是太薄的那种而出现很多沙眼的话,那么恭喜你,你的竹器编制材料用的是内层。

3、竹蔑没有晾晒干,很多竹制品因为赶工而没有进行充足的晾晒,让水分蒸发透彻,编制出来的成品湿气很重,此类竹制品遇上梅雨季节,那么也是极易生霉生虫的。

4、在竹笋快成竹时的几个月间(农历10月倒推2至3个月),对竹子不太熟悉的很容易会错把当年生的竹子当做老竹,以此编制的竹制品不仅没有收藏价值,还极度影响使用寿命,在实用型和收藏型竹制品中都是下下材料,一般农历10月过后的当年生竹子基本能达到编制需求。

5、好材料一般生长在光照时间长,夹杂在细小植物的山林中,如若是那种高大灌木中的材料,一般都不会好用,算是中下等材料(光照时间不充足),其实,每一注竹子面向太阳多的部分竹质会好很多,所以,真正的好材料不仅区别于山与山之间,竹与竹之间,还区别于同株竹子不同部分之间。